裝修工程常見的陷阱與避免方法
裝修工程往往是業主最頭痛的一環,無論是入伙翻新還是舊屋改造,過程中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踩中陷阱,輕則超支,重則工程爛尾。本文整理常見的裝修陷阱與實用應對策略,助你避開地雷、順利裝修。
陷阱一:訂金支付過多,風險倍增
不少業主在簽約時被要求支付高達 50% 的訂金,以為是行業慣例,實則暗藏風險。曾有案例顯示,裝修公司收款後拖延開工,甚至中途倒閉,業主追討無門。建議將訂金控制在總工程費的 10% 至 15%,並按施工階段分期支付,例如水電完工付 30%、泥水完成再付 30%,尾數待驗收後結清。若對方堅持高額訂金,需提高警覺。
陷阱二:平價套餐的隱藏成本
「全包價 18 萬」的廣告看似吸引,但實際開工後,裝修公司可能以「原有結構問題」為由追加費用。例如聲稱牆身需額外加固,或地板不平需加厚地台,令工程費暴增 3 至 5 成。避免方法是在合約中列明施工範圍,並要求報價單詳細列出每項工序與材料,例如「岩板鋪設每平方呎 $X 元」,防止模糊條款。
陷阱三:電掣位與細項收費不透明
「每個電掣位 $500 元」看似合理,但若未事先規劃數量,最終可能因「新增需求」而超支。曾有業主因電視櫃款式設計變更,需額外增加 6 個電掣位,多付 $3000 元。解決方法是簽約前與設計師確認全屋電掣位佈局,並在報價單中寫明「包含 X 個電掣位,超額每個按 $Y 元計算」。
陷阱四:工程拖延與爛尾危機
裝修公司同時承接多個工程,導致人手不足、進度拖延,甚至突然失聯。合約中需明確寫明完工日期與延期賠償條款,例如每延誤一天扣減 0.1% 工程費。同時,避免在工程初期支付過多款項,保留至少 20% 尾數待驗收後支付,以確保對方有動力按時完成。
陷阱五:偷工減料與物料「偷龍轉鳳」
部分不良公司會用劣質材料替代合約標明的產品。例如約定使用防潮夾板卻換成普通木板,或將油漆工序從「一底兩面」縮減為「一底一面」。業主可定期到場抽查,核對材料送貨單與合約是否一致。若選擇高級建材如意大利岩板,建議在合約中註明品牌、型號與產地,並保留樣本以便驗收比對。
保障自己的三個建議
除了以上的裝修陷阱之外,在裝修時還有可能遇到不少問題,以下是另外給大家保障自己的三個建議:
建議一:簽訂詳細合約
與其依賴口頭承諾,不如將所有細節白紙黑字寫入合約,並保留溝通記錄。合約應包含施工圖則、材料清單、工期與付款方式。若有需要特別訂製傢私,需附設計圖並註明尺寸與材質。合約亦需列明雙方解約條件,例如施工質量未達標準可終止合作。
建議二:選擇持牌與有口碑的公司
查詢公司是否持有「建築裝修承辦商註冊證」,並參考網上評價。
建議三:分段驗收與即時溝通
每階段工程完成後(如拆舊、水電、泥水),要求驗收並拍照存證。若發現問題,例如岩板鋪設不平整,應立即提出修正,避免完工後爭議。
謹慎以避免陷阱
裝修工程涉及大量專業知識與細節,業主需主動參與規劃與監督。只要做好準備,即使面對複雜工程,亦能打造出符合預期的理想家居,讓每一分預算都花得值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