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症發病趨勢與生活方式之關聯

根據 2025 年最新統計,去年本港共有 35,373 宗新增癌症個案,平均每日有 97 人確診癌症。最常見癌症包括肺癌、乳腺癌、大腸癌、前列腺癌以及肝癌,這五大癌症合共佔全部新症的 6 成左右。特別值得關注的是,女性患癌人數在 2020 年起已超越男性,而乳癌亦首次躍升至本地第 2 大常見癌症,足見本地人口老化及生活方式改變對癌症趨勢的深遠影響。

生活習慣左右癌症風險

大量國際及本地研究都點出了生活習慣對癌症風險的關鍵作用。吸煙、酗酒、缺乏運動、不健康飲食以及肥胖等因素均與腸癌、乳癌、肝癌、肺癌等息息相關。都市人普遍工作繁重,外食多、紅肉攝取過量、高鹽高糖的飲食習慣和工作壓力,進一步推高癌症發病率。如肺癌患者中,大部分都有吸煙習慣;而愛吃加工或煙熏食品則與大腸癌和乳癌風險提升直接掛鉤。肥胖已被認定為除吸煙外最主要可預防的致癌因子,定期運動和維持健康體重,能有效減少多種癌症風險。

預防癌症的日常之道

本地防癌組織與專科醫生提醒,健康飲食和生活作息是預防癌症的熱門話題。多進食蔬菜、水果、全穀、豆製品,減少紅肉、加工肉類和油炸食物,並保持每日適度水分攝取,可為身體提供抗氧化及纖維,減低細胞病變的風險。戒煙、減酒、適量運動、維持正常體重、避免長期熬夜與壓力過大、定時身體檢查,都是降低患癌機率的有效策略。正如專家指出,至少 3 分之 1 癌症個案可透過簡單生活習慣轉變而有效預防,而癌症保的知識亦正逐漸成為市民日常談論的一部分,提醒大家重視健康。

多渠道防癌措施

香港醫療體系近年均積極推行癌症防控策略,包括大腸癌及乳癌篩查計劃、社區健康教育、戒煙限酒推廣,以及加強癌症病人支援服務。隨住醫療技術進步,本港整體癌症死亡率逐年下跌,5 年存活率穩步上升。更重要的是,早期發現、及時治療,患者的存活率達 9 成或以上。

創新技術帶來新希望

就本地華人高發的鼻咽癌而言,近年鼻咽癌治療技術進步明顯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(IMRT)、免疫治療結合化療、mRNA 藥物新方案、EB病毒標靶治療等都陸續面世。最新臨床研究顯示,免疫治療配合化療,可將病情受控及無復發時間延長至 21 個月以上,比傳統單用化療提升逾 1 倍,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及復元狀況。針對早期鼻咽癌,治癒率甚至超過 9 成。透過持續創新和跨科團隊協作,鼻咽癌治療選擇日漸多元,為患者及家屬帶來更大信心。

香港作為高密度城市,癌症的社會負擔逐年增加。不論是都市環境因素或個人生活選擇,市民只要著重日常自我管理,適時接受篩查,並參考專家建議作出改變,患癌風險絕不難以控管。有效預防需由生活細節做起,健康食品不宜過度依賴,均衡飲食和運動更見實效。